完美体育(WM Sports)官方网站-打造完美生态

“尾气治理”公司要做机器人轻量化材料?实探川股“牛股”中自科技-完美体育(WM Sports)
13696502569
行业新闻

当前位置: 首页 > 最新动态 > 行业新闻

“尾气治理”公司要做机器人轻量化材料?实探川股“牛股”中自科技

发布时间:2025-05-11

浏览次数:

  2025年4月9日至5月9日,中自科技股价涨幅达60.17%。尽管业绩不佳,券商研报却给出高业绩预期。截至2025年1月,公司已完成预浸料中试线的建设并投入使用,制造基地已进入建设阶段,预计将于2025年年底达到可使用状态。尽管中自科技在材料领域的跨度很大,但是公司董秘龚文旭认为公司是基于基础材料的研究,研究底气在于公司和四川大学的深度捆绑。

  如果不是这波股价大涨,中自科技(688737.SH,股价23.85元,市值28.52亿元)还处在四川小市值上市公司的梯队。不过,这波上涨似乎和公司业绩无关:公司2025年一季度归母净利润仅为770.16万元,同比下滑46.91%;2024年的归母利润更是出现亏损。

  记者注意到,券商研报给出了很高的业绩预期:2027年归母净利润远超公司历史峰值。这份研报还提到公司涉及人形机器人的碳纤维PEEK预浸料,而这与公司主业的催化剂并不沾边。公司甚至还涉足氢燃料电池、半固态电池、钠电池等新能源领域材料的生产。

  如何理解中自科技的布局?近日,《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实地走访中自科技发现,尽管看上去公司各业务领域彼此分割,但本质的逻辑仍然是中自科技擅长的基础化工材料。公司从催化剂的“国产替代”突围,到如今对人形机器人的轻量化材料布局,这得益于公司与四川大学的高度捆绑,二者一起构成了比较顺畅的产学研体系。

  今年4月上旬到现在,中自科技是四川上市公司中的牛股之一。4月9日到5月9日,中自科技股价涨幅达到60.17%。起涨之时最低点是13.89元/股,中自科技彼时市值不到20亿元。目前,整个四川上市公司中,市值低于20亿元的只有15家。

  从业绩来看,中自科技去年实现营业收入15.65亿元,同比增长1.35%;归母净利润亏损2621.16万元。而到了今年一季度,中自科技实现归母净利润770.16万元,同比下滑46.91%。

  股价上涨似乎与业绩无关。一个值得注意的细节是,机构研报最近给予中自科技很高的业绩预期。以光大证券研报为例,其维持公司2025年、2026年归母净利润预测值0.57亿元、2.38亿元,新增2027年归母净利润预测值3.02亿元。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特别是公司2027年归母净利润预测值3.02亿元,甚至超过2020年历史最高的2.18亿元。该机构给出的逻辑是中自科技在内燃机尾气催化剂多产品线市场开拓方面连获突破,布局氢能、动力电池、储能等新领域,2025年下半年复材结构件产能将投产。

  但是从中自科技2024年的业务结构看,公司传统的内燃机尾气净化催化剂占营收比例高达92.88%,如何理解氢能、动力电池、储能和复材结构件的增量破局?又应该怎样去理解中自科技催化剂和其他看似不相关领域的关系?

  5月9日,记者来到了中自科技公司总部,展览室里第一眼就能看见成都大运会的火炬“蓉火”。“蓉火”采用了公司研发的催化燃烧技术,而在展馆中还有很多内燃机尾气净化催化剂展品,这些催化剂分别应用于天然气车、柴油机/车、汽油车、摩托车非道路移动机械,以及氢能源汽车的氢燃料电池。

  表面看上去这些催化剂都是不同的品种,但其实都是以铂金为代表的贵金属材料。基于公司对铂族贵金属材料特性的多年研究,公司先后开发出上述催化剂。

  “氢燃料电池催化剂的一个核心材料就是铂金,非常贵,要200多元/克。一辆氢燃料电池的公交车要100多万元,主要成本就是氢燃料电池的电堆。其中,铂碳催化剂成本占比很高,而铂碳催化剂的主要成本又是铂金。”公司董秘、财务总监龚文旭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氢燃料电池是将氢气和氧气的化学能直接转换成电能的发电装置。其基本原理是电解水的逆反应,把氢和氧分别供给阳极和阴极,在催化剂的作用下,氢通过阳极向外扩散,和电解质发生反应后放出电子,通过外部的负载到达阴极。在这个过程中,氢与氧反应生成水,并产生电能。

  在龚文旭看来,环境催化剂、新能源储能、高端航空复材是公司的三大业务,这三大板块看上去似乎并不相关,但公司同时涉足,并不是盲目跨界,“材料是工业生产的基础,几乎所有的制造业都离不开材料,无论是汽车制造、航空航天,还是电子设备的生产,都需要各种材料作为支撑”。

  记者在中自科技的生产车间看到,“材料是基础”写在车间门口。而在展览室,《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还看到与催化剂不沾边的半固态电池、钠离子电池等新能源电池,甚至还有PACK储能电池包,“在固态电池和钠离子电池的开发中,公司只做电解液、电解质等部分核心材料的研发,像正负极等主要材料均外采”。上述工作人员表示。

  记者注意到,中自科技主营业务的竞争格局是要在国外垄断企业的市场破局,也就是关键材料的国产替代。

  目前,巴斯夫、庄信万丰、优美科等外资环境催化剂巨头占据了以机动车尾气处理为主要应用领域之一的环境催化剂的全球大多数市场份额,并实施严格的技术封锁。

  “氢燃料电池电催化剂同样如此,庄信万丰和日本田中贵金属等外国环保催化剂厂商的技术和产品优势显著。”龚文旭说,低铂催化剂技术已成为我国氢能燃料电池汽车需重点攻克的关键瓶颈技术。同等性能下,中自科技催化剂产品要比国外企业便宜20%。公司氢燃料电池电催化剂已经获得多款燃料电池发动机的开发定点并实现批量销售,单位成本预期将继续下降。

  实际上,中自科技在部分领域完成了国产替代市场占有率的突围。尽管去年年报没有披露最新的数据,比如公司2019年天然气车催化剂市场占有率为11.10%,2020年该数字为20.69%;同期,在天然气重卡领域,公司的市场占有率从30.55%提升至48.55%。

  需要注意的是,中自科技这波股价上涨的一大原因与人形机器人所需要的PEEK材料有关。今年,人形机器人概念股的一大主线便是PEEK材料。比如,双林股份(300100.SZ,股价76.19元,市值306.07亿元)。马斯克屡屡表扬PEEK材料,称其是人形机器人未来所需要的关键材料之一。

  “在机器人领域,PEEK+碳纤维复合材料的应用,可以减轻机器人的自身重量,提高强度,显著推进机器人轻量化(进程)。未来有望在人形机器人的关节、上臂等关键部位的部件中有更广泛(的)应用。”龚文旭表示。5月8日,中自科技也回应了对PEEK材料的布局。公司复杂高性能复合材料结构件研发及制造项目目前处于建设阶段,相关产品研发工作正有序推进,项目产品可应用于航空航天、低空飞行器、人形机器人、轨道交通和新能源汽车等领域。

  根据上述研报内容,2024年年初,公司启动复材结构件项目的建设,地点位于成都双流区,总产能规划为年产预浸料50万平方米、航空复合材料30吨。公司复材结构件业务下游以航空航天领域为主,有望拓展至人形机器人领域。截至2025年1月,公司已完成预浸料中试线的建设并投入使用,制造基地已进入建设阶段,预计将于2025年年底达到可使用状态。同时,公司研发布局新一代完美体育wm复材碳纤维PEEK预浸料。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碳纤维PEEK预浸料同样是国外巨头掌握的“机密”。

  尽管中自科技在材料领域的跨度很大,但是龚文旭认为公司是基于基础材料的研究,研究底气在于公司和四川大学的深度捆绑。在龚文旭看来,中自科技打通了与四川大学之间的产学研体系,四川大学优势的化工科研往前走一步,公司也能很快跟着往前走一步,“即便公司利润(出现)亏损,公司每年研发投入占比都在营收10%左右,我们对研发投入是不遗余力的”。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中自科技的董事陈耀强是四川大学化工领域的知名博导。早在1993年,他就在四川大学获理学博士学位。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与数据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使用前请核实。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如需转载请与《每日经济新闻》报社联系。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必究。

  特别提醒:如果我们使用了您的图片,请作者与本站联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四川能源发展集团在成都挂牌;孚能科技已与人形机器人公司对接电池需求|新能源早参

  美国关税,最新消息!特朗普又“语出惊人”:美港口货运量大减,他称“这是好事,意味着美国损失的钱少了”!加州州长发视频抨击美政府

  王兴兴最新发声:AI有最好的机会,每个人都可以参与进来!我们非常缺人,所有岗位都缺!第一桶金来自上海,已在上海设立了分公司

  中美经贸高层会谈在瑞士举行;印巴同意立即停火;苹果首款折叠屏iPhone关键部件已送样;英伟达计划为中国定制H20芯片丨每经早参

分享到

  • 企业名称:

    完美体育(WM Sports)

  • 热线电话:

    0757-88613036

  • 公司地址:

    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大良街道古鉴村凤翔路18号B栋二层之二十

  • 电子邮箱:

    564685023@qq.com

扫码关注我们

Copyright © 2024 完美体育氢燃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21123178号  sitemap.xml

TEL:136965025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