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美体育(WM Sports)官方网站-打造完美生态

液态新能源崛起:甲醇如何重塑能源与产业格局-完美体育(WM Sports)
13696502569
行业新闻

当前位置: 首页 > 最新动态 > 行业新闻

液态新能源崛起:甲醇如何重塑能源与产业格局

发布时间:2025-07-24

浏览次数:

  7月20日,杭州醇氢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醇氢科技”)宣布完成超2亿美元第三轮融资。本轮融资由杭州高新金投领投,湘潭电化产投、南浔产业基金等跟投。此次资本注入不仅为甲醇能源赛道提供了强劲动力,更标志着以甲醇为代表的“液态新能源”正从概念验证迈向规模化产业爆发阶段。

液态新能源崛起:甲醇如何重塑能源与产业格局(图1)

  此前不久,在第三届中国国际供应链促进博览会上,醇氢科技携全产业链核心技术亮相,其300平方米展区集中展示了零碳甲醇制备装置、醇氢电动重卡动力系统、船舶甲醇发动机等核心展品,系统呈现了“绿醇制备—加注—应用”的完整闭环生态。其中,远程醇氢电动超级VAN,凭借其全生命周期零碳排放的特性,成为物流行业瞩目的焦点。这两大标志性事件,清晰勾勒出甲醇作为液态新能源的战略价值——它既是破解国家能源安全困局的关键路径,亦是重构全球产业竞争格局的重要变量。

液态新能源崛起:甲醇如何重塑能源与产业格局(图2)

  甲醇被誉为“液态阳光”,其核心优势在于常温常压下的液态物理特性。相较于氢气需高压或超低温储运、电力依赖电网传输的局限,甲醇的液态属性使其在运输、加注、储存环节具备显著的优势。以基础设施改造为例,将一座传统加油站升级为甲醇加注站仅需投入5万-10万元,而建设同等规模的加氢站成本则高达约1200万元。这一特性使甲醇成为“可移动的电”,不仅有效解决了可再生能源的间歇性难题,更能无缝对接现有庞大的能源基础设施网络。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总工程师叶盛基在《2025年中国商用汽车产业发展报告》中指出,当前商用车新能源化进程面临补能成本高企、基础设施配套不足等突出痛点,纯电动技术因续航里程限制、低温性能衰减等问题,难以全面覆盖商用车的复杂应用场景。而醇氢电动技术凭借甲醇液体能源的独特优势,在满足商用车全场景需求方面展现出显著价值——既能满足干线物流对超长续航的刚需,又可适应城市配送高频次补能的节奏,更能有效应对北方极寒地区的低温运行挑战,成为商用车实现绿色低碳转型的务实可行路径。

  液态新能源甲醇的“新”不仅体现在物理形态,更在于其能源属性的根本性重构。传统甲醇主要依赖煤炭或天然气制取,但随着绿色制氢技术(绿氢)的成熟与成本下降,利用风电、光伏等可再生能源电力电解水制取绿氢,再与捕集的二氧化碳合成零碳“绿甲醇”已成为现实。这种“液态阳光”的生产过程实质上是消纳二氧化碳的过程,其使用过程释放的二氧化碳可被循环利用,从而实现全生命周期的净零碳排放。全球甲醇行业协会中国区首席代表赵凯阐释道:“甲醇是氢能的高效液态载体,1立方米甲醇蕴含的氢量高达148.3公斤,是同等体积液态氢的1.4倍。通过成熟的水蒸气重整制氢技术,能高效、可控地释放氢能,这一特性使甲醇成为氢能在交通领域规模化应用最具经济效益的解决方案。”

  在汽车应用领域,甲醇的液态特性使其成为高寒地区新能源推广的“破局者”。2025年哈尔滨亚洲冬季运动会上,350辆醇氢电动汽车承担赛事交通保障任务,在-30℃的极寒环境下,其续航里程稳定保持在600公里以上,彻底解决了纯电动车在低温条件下普遍面临的续航锐减、充电困难等痛点。远程新能源商用车集团副总裁宋兆桓介绍:“这批保障车辆搭载的醇氢电动系统,通过甲醇增程器实现实时补电,既避免了纯电车型因搭载超大电池组带来的自重负担(可降低2吨以上,提升有效载荷),又解决了传统燃油车的碳排放问题,其冬季制热能耗较纯电车型降低约40%,经济性与环保性兼备。”

液态新能源崛起:甲醇如何重塑能源与产业格局(图3)

  在航运脱碳领域,甲醇的优势更为突出。国际海事组织(IMO)已明确将甲醇列为船用零碳燃料,而中国在该领域已建立起显著的技术壁垒。远程新能源商用车集团获得的中国首张M100甲醇单燃料船用发动机型式认可证书,标志着其发动机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醇氢科技成功完成的超2亿美元融资,清晰折射出资本市场对甲醇能源赛道前景的强烈信心与高度认可。据悉,本轮融资资金将重点投向零碳甲醇制备技术研发迭代、甲醇加注网络规模化建设以及醇氢电动商用车的市场推广。此前,醇氢科技已与银河资本合作设立规模达20亿元的产业基金,着手布局甲醇能源全产业链。这并非个例——数据显示,自2024年以来,围绕甲醇能源产业链(涵盖绿醇生产、加注设施、车辆制造及应用等关键环节)的投资总额已突破500亿元,一个蕴藏巨大潜力的万亿级新兴市场正在加速成型。

液态新能源崛起:甲醇如何重塑能源与产业格局(图4)

  国家层面的战略支持为甲醇能源产业的高速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2024年颁布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能源法》明确将甲醇等非化石能源纳入支持替代范畴;《关于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意见》更是将甲醇加注体系纳入绿色交通基础设施规划予以重点推进。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秘书长张永伟分析认为:“推动醇氢汽车产业健康发展需坚持‘两条腿走路’:一方面要通过持续的技术创新与规模化生产,有效降低车辆购置与使用成本;另一方面需加速补齐加注基础设施的短板。目前全国已建成甲醇加注站点700余个,未来依托国内现有的12万座加油站进行低成本改造(单站改造成本仅5万-10万元),这种高效、经济的网络扩张模式,将极大加速甲醇能源的市场渗透率。”

  在强有力的政策驱动下,地方层面的创新实践已取得显著成效。黑龙江省打造的“大庆模式”,通过整合绿醇制备、甲醇加注、车辆规模化运营等全链条要素,成功使当地醇氢公交系统的运营成本较纯电动公交降低20%;辽宁省创新采用“产业基金引导+产业资本投资”模式,在沈阳、大连等重点城市布局甲醇汽车产业集群,预计到2026年,该省甲醇汽车年产能将突破10万辆大关。

  突出的经济性是甲醇能源实现商业化落地的核心竞争力。在商用车这一对成本高度敏感的领域,甲醇能源的优势体现得尤为充分。

  远程星瀚H醇氢电动牵引车在满载工况下,百公里甲醇消耗约为72升。按当前甲醇燃料约2元/升的价格计算,百公里运营成本约为144元,较同级别柴油车节省32%以上。其一次加满甲醇后续航里程超过1500公里,更于2024年以实测1522.9公里的成绩创下同类车型续航吉尼斯世界纪录,显著提升运输效率。

  天津市和大庆市批量投入运营300辆醇氢电动客车,一年后再次批量采购851辆。经实际运营测算,每公里综合运营成本约为0.8元,较传统柴油客车低0.5元。按单车年均行驶里程10万公里计算,每辆车每年可节省运营成本约5万元,在其8年的典型生命周期内,总节省成本可超过40万元,经济效益显著。

  远程X7M醇氢电动搅拌车,在完成年运输30万立方米混凝土的任务量时,仅需配备15辆车即可满足需求,较纯电动搅拌车方案减少6辆车辆购置。这不仅直接节省了超过400万元的购车成本及配套充电设施投入,同时车辆出勤率可提高20%,保障了工程进度。

  宋兆桓以邢台祥沃物流公司的实际运营案例进一步佐证:“该公司采购的20辆醇氢电动重卡,经实际运营统计,单车每公里运营成本稳定在0.5元左右,较其原有燃油重卡节省高达50%。同时,用户无需承担额外的充电桩建设投入。基于节省的燃料费用,仅需3年左右即可收回相较燃油车的购车差价。商用车用户高度关注投资回报率(ROI),这种看得见、算得清的经济账,正是醇氢电动技术能在商用车领域快速获得市场认可并推广的核心驱动力。”

液态新能源崛起:甲醇如何重塑能源与产业格局(图5)

  甲醇能源产业的蓬勃发展,离不开底层技术持续创新的坚实支撑。作为深耕甲醇领域20年的先行者,远程已累计掌握400余项核心专利。其最新一代甲醇发动机的热效率已突破50.3%的世界先进水平,并通过创新的余热回收系统,将发动机产生的余热高效用于电池保温,使得整套醇氢电动系统在低温环境下的综合能源利用效率提升30%。此类关键技术的突破,是醇氢电动系统得以在复杂多变的商用车应用场景中实现“全场景覆盖”的根本保障。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总工程师叶盛基对此评价道:“醇氢电动技术路线巧妙整合了甲醇作为能源载体的高能量密度优势与电驱动系统的高效、灵活特性,既有效规避了‘一刀切’纯电动化策略可能带来的产业资源错配与浪费风险,又充分盘活并利用了国内成熟的发动机产业链基础,是一条高度契合中国资源禀赋与产业国情的创新路径。”

  远程着力构建的“醇氢生态”体系,已初步形成“零碳甲醇规模化制备—高效加注网络覆盖—多元化车辆场景应用”的产业闭环。张永伟强调:“这种‘端到端’的生态协同模式,成功打破了单一技术路线的局限。通过‘终端用户需求牵引—系统集成商解决方案提供—核心总成部件供应商支撑’的高效协同,推动甲醇能源从‘技术可行性’稳步迈向‘商业可持续性’。这正是醇氢科技及其代表的产业方向能够持续吸引资本市场高度青睐的核心逻辑所在。”

  甲醇能源的战略价值,在国家能源安全保障与“双碳”(碳达峰、碳中和)宏伟目标的交汇点上愈发凸显其重要性。我国“富煤、少气、贫油”的能源资源禀赋,导致石油对外依存度长期超过72%,天然气对外依存度也超过40%。而甲醇产业的核心价值在于,能够将国内储量相对丰富的煤炭以及快速发展的风电、光伏等可再生能源电力,高效转化为便于储运的液体燃料,从源头上降低国家能源体系的对外依存风险。研究数据显示,将一吨煤炭通过先进技术转化为甲醇,再通过高效方式(如燃料电池或高效内燃机)转化为电力,其最终输出的有效电能可比该吨煤直接燃烧发电多产出57%,同时全过程的碳排放可降低约37%。这种对传统煤炭资源的高效、清洁、高附加值转化利用方式,为传统能源的绿色转型开辟了新路径。

  在实现“双碳”目标的进程中,甲醇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我国每年工业过程排放的高浓度二氧化碳约达80亿吨。若能有效捕集其中10%用于合成零碳甲醇,即可年产约6亿吨零碳燃料,同时实现约1.375亿吨的二氧化碳减排量——这相当于约2.7亿棵树一年的固碳总量。2023年杭州亚运会主火炬首次创新使用零碳甲醇作为燃料,正是这一循环经济模式的生动实践。宋兆桓深有感触地表示:“当亚运主火炬点燃的那一刻,我们所见证的不仅是一场盛大的仪式,更是‘人工碳循环’的完美展示:被捕获的二氧化碳被成功转化为清洁燃料,燃料燃烧释放的能量服务于人类活动,其产物(二氧化碳)又可被再次捕获利用,形成闭环。这种可持续的碳循环模式,正是人类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危机的创新答案之一。”

  当醇氢科技成功获得资本加持、链博会上中国甲醇能源解决方案吸引全球产业界目光之际,我们所见证的不仅是一个新兴产业的强势崛起,更是一场深刻能源完美体育平台革命的壮阔序幕。甲醇,这种曾长期被视为基础化工原料的物质,正通过持续不断的技术创新与系统性的产业生态重构,跃升为连接可再生能源(风光电)、二次能源(氢能)与终端用能领域(交通、工业)的关键纽带与桥梁。从中国西部广袤风光资源区的大型绿醇制备基地,到东部沿海密集经济带的便捷加注网络;从公路货运的商用车,到远洋航行的船舶,再到各类工程机械,甲醇能源的应用场景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拓展其边界。

液态新能源崛起:甲醇如何重塑能源与产业格局(图6)

  新闻热线电话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广告招商电话 行政热线

分享到

  • 企业名称:

    完美体育(WM Sports)

  • 热线电话:

    0757-88613036

  • 公司地址:

    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大良街道古鉴村凤翔路18号B栋二层之二十

  • 电子邮箱:

    564685023@qq.com

扫码关注我们

Copyright © 2024 完美体育氢燃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21123178号  sitemap.xml

TEL:136965025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