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07-27
浏览次数:
内燃机作为国民经济的“动力心脏”,其发展轨迹始终与国家工业化进程同频共振。在“双碳”战略深化、新质生产力崛起、全球产业链重构的三重背景下,中国内燃机行业正迎来从“规模扩张”向“价值跃升”的历史性转折。
近日,江苏海安召开的内燃机行业“十五五”发展规划交流会,成为凝聚全产业链共识的关键平台——来自20个专项规划的领导、专家与中国内燃机工业协会的核心团队齐聚一堂,中国船舶、中国中车、潍柴动力、上海交通大学、玉柴股份、天津大学、同济大学、一汽研发总院等龙头企业、高校、科研院所深度参与,各方围绕行业未来五年的发展路径展开探讨,为规划编制献智献策。天津大学教授尧命发在总结发言中强调:“当前各产业领域均以‘十五五’规划目标为导向,通过技术创新与产业协同,全方位推动行业迈向高质量发展新阶段。”
中国内燃机工业协会秘书长沈彬认为,“十五五”期间内燃机行业将迎来三大机遇,这些机遇既源于国家战略的顶层设计,也植根于产业自身的创新活力。
“十五五”规划作为衔接我国2035年现代化目标的重要规划,它的出台对指导未来五年乃至更长时期的经济社会发展具有深远意义。内燃机行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重大技术装备领域的核心构成以及制造业重点产业链的关键环节,其“十五五”规划的编制更是承载着特殊而重大的意义。
中国内燃机工业协会常务副会长邢敏表示,内燃机工业是我国制造业的重要基石,未来将严格遵循低碳化、零碳化发展路径,坚决落实国家节能减排战略部署。与此同时,紧紧围绕政策、市场、技术三位一体推动行业转型升级。尤其要通过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深化制造技术与信息技术的融合创新,以智能制造为核心驱动力,全面推动产品、技术与商业模式的协同革新,加速产业向高质量阶段跨越。
中国内燃机工业协会秘书长沈彬认为,“十五五”期间内燃机行业将迎来三大机遇,这些机遇既源于国家战略的顶层设计,也植根于产业自身的创新活力。
一是国家重大技术装备的战略需求与要求。国家重大技术装备作为关系国民经济命脉和国家战略安全的国之重器,是产业升级与科技进步的重要支撑,更是国家综合实力和发展水平的集中体现,对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大引领带动作用。在此背景下,行业需加快布局电力装备、先进轨道交通装备、航空航天装备等战略前沿装备领域。同时,深化新一代信息技术与重大技术装备的融合创新,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推动其在产品形态、研发手段、生产方式及服务模式上的创新变革,提升企业数字化研发、网络化协同、智能化制造水平。此外,还要立足区域发展基础和比较优势,依托行业龙头企业与重点产业园区,培育一批主业突出、配套完善、协作健全的高水平重大技术装备集群。最后,围绕重点领域采用“揭榜挂帅”方式,支持研发、制造、应用等单位联合建设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试验验证平台,促进资源共享与科技成果转化。
二是国家政策、法规支撑以及产业发展优势。国家层面出台多项政策为内燃机行业低碳转型提供有力支撑,六部委印发的《氢能产业标准体系建设指南(2023版)》、国家发改委《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24年本)》等文件,从标准制定到产业导向,为氢燃料内燃机、甲醇/氨动力船型等技术发展明确了方向。国家能源局相关政策及《中华人民共和国能源法》对氢能的纳入,更从能源战略高度为行业发展注入信心。在政策红利的催化下,产业实践已取得积极进展,低碳、碳中性内燃机在乘用车、商用车等多领域已有在研样机,部分技术指标取得突破。国内产业链较为完善,相关零部件基本成熟,研发测试能力与标准体系也在逐步构建。不过,这些基础仍需进一步巩固,才能真正形成产业竞争力。
三是应用领域的需求驱动。“高效、低碳、近零污染物排放”成为新一代内燃机的核心发展趋势与要求,这一趋势不仅是政策倒逼的结果,更是市场需求升级的必然。围绕这一方向,行业需重点推进多维度技术创新与应用:持续挖掘传统内燃机潜力,通过提升热效率、实现关键零部件自主可控等方式夯实产业基础;加快多种混合动力的技术开发与应用,优化动力系统效能;着力开发和应用涵盖氨、氢、醇等多种替代燃料类型的新一代低碳及碳中性燃料内燃机;推动新一代小型通用动力的升级开发与产业化。可以说,凭借技术成熟、质量可靠、性价比突出的优势,依托扎实的产业基础、持续的技术创新及规模化生产能力,内燃机行业将不断满足高效低碳发展需求。
然而,机遇与挑战往往并存。在上述机遇面前,未来内燃机行业也面临多重挑战。
需落实“双碳”战略,推动产业向高效、低碳、近零排放转型,满足更严排放与油耗法规。这不仅涉及技术层面的革新,更关乎整个产业生态的重构。
同时,要实现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协同,加强替代燃料发动机基础研究,提升其能效与可靠性。需突破关键核心零部件自主可控瓶颈,完善相关标准与检测体系,推进示范工程。
此外,企业还面临多技术路线研发投入的巨大压力,这一切都亟待国家政策与基础设施的支持。
针对这些挑战,沈彬认为,内燃机发展需聚焦九大重点,形成系统应对方案:加强基础数据库、工艺、材料等基础研究,这是技术创新的根基所在;巩固传统产业升级完美体育平台优势,避免盲目弃旧;合理布局新能源赛道以降低风险,加快其产业化与市场化;强化产业链协同创新,实现关键零部件自主可控,这是保障产业安全的关键;完善标准体系并与国际接轨,提升国际话语权;推动跨行业合作转型,打破产业壁垒;加快企业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制造,提升管理与质量;培育国际化企业,加速自主品牌出海。这些任务相互关联、缺一不可,共同构成了行业突破瓶颈的核心路径。
尽管取得了上述显著成就,但到“十四五”末期,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内燃机工业仍存在明显短板。
“十五五”规划离不开“十四五”期间的成绩与经验。从行业发展现状来看,中国已稳居全球内燃机动力制造第一大国地位,这一地位的取得并非偶然,而是技术进步与规模效应持续叠加的结果。近年来,内燃机行业内技术进步成果令人瞩目,全方位推动着产业升级,凭借高科技制造实力以及庞大的规模效应,中国在该领域的优势不断强化,在国际竞争中脱颖而出。
具体而言,2021-2024年,内燃机行业销量稳定在7600~8260万台区间,总功率稳步提升至29.8亿千瓦。出口市场表现亮眼,出口额从200.28亿美元增至244.37亿美元(不包含随整车出口内燃机)。2024年对美国、俄罗斯等前十国家的出口贸易额集中度近49%,这既反映了国际市场对中国产品的认可,也揭示了出口市场的集中度风险。综合多方面因素,2025年内燃机行业有望稳定发展,预计实现4%左右的增长。
在技术创新层面,“十四五”期间的成果为“十五五”奠定了坚实基础。新一代柴油机开发成果丰硕:潍柴动力重型柴油机热效率屡破全球纪录,玉柴、解放动力完美体育平台通过欧盟高端认证。汽油机领域同样不甘示弱,吉利、广汽、东风、奇瑞等企业的热效率指标持续攀升。关键零部件自主创新工程也稳步推进:沪东重机核电应急机组国产化、一汽解放ECU批量投产,这些突破标志着我国在核心部件领域的自主能力显著增强。2021-2024年内燃机行业累计获得机械工业科学技术奖特等奖2项,一等奖9项,二等三等累计99项。
在推动石油替代燃料应用方面,国内多家主机企业积极布局氢燃料内燃机。一汽解放氨氢融合直喷零碳内燃机点火成功,我国首台高替代率甲醇发动机通过验收,这些进展让内燃机在“双碳”时代看到了新的生存空间。此外,玉柴拖拉机混动总成打破国外垄断,大连理工大学氨燃料发动机填补空白,玉柴船动交付世界首台新型双燃料主机,一系列标志性成果彰显了我国在细分领域的创新活力。
尽管取得了上述显著成就,但到“十四五”末期,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内燃机工业仍存在明显短板:自主创新体系建设机制不够完善,产业链存在薄弱环节,关键零部件在耐久性、稳定性、一致性等方面与国外先进水平仍有差距,产品技术水平还有提升空间。因此,未来中国内燃机行业需在巩固现有优势的基础上,着力攻克技术难题,完善创新体系,强化产业链协同,从“规模领先”真正迈向“质量领先”,实现更高质量的发展,在全球竞争中持续保持领先地位。(记者 郭宇)
完美体育(WM Sports)
0757-88613036
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大良街道古鉴村凤翔路18号B栋二层之二十
564685023@qq.com
扫码关注我们
Copyright © 2024 完美体育氢燃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21123178号 sitemap.xml